• 花生要高产,就用果三多
  • 通用型缓释液体氮肥,喷施后即刻发挥作用缓释氮克持续45-60天,替代追肥,方便、省工、安全、高效、环保。

关于上报《呼和浩特市2010年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全年工作总结》的报告

时间: 2024-04-14 13:30:01 |   作者: leyu体育在线

产品介绍

  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是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和具体措施。根据自治区农牧业厅内农牧种植发【》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农牧业工作的相关指导精神,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和科技推广的需要,今年将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作为全市农牧业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强化服务、精心实施,在全市六个主体农业旗县区全面展开。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今年,我市共落实国家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0个,其中玉米6个、马铃薯2个、小麦2个;并增加县级示范片3个,其中玉米2个、马铃薯1个。每个示范片都落实了6名以上的技术指导员,并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切实做到“三个100%”(即100%实现良种覆盖、100%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0%病虫专业化防治)和“五统一”(即统一整地播种、统一水肥管理、统一技术培养和训练、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具体落实情况如下:

  在全市选择具有玉米发展优势的五个农业旗县区,落实国家级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6个,每个1万亩,共计6万亩。具体落实在:土左旗2个(兵州亥和把什区域服务中心各1个)、和林县1个(城关镇)、托县1个(五申镇金河农业公司、顺字企业及周边村镇)、赛罕区1个(黄合少镇、西把栅乡)、清水河县1个(宏河镇),共涉及8个乡镇18个村5170户农户和3个农场。

  另外,和林县自筹资金在盛乐镇建立县级示范片2个,每个1万亩,共计2万亩,涉及1个乡镇4个村837户农户。

  根据各项目旗县区真实的情况,主推品种为:内单205、内单314、吉单261、九园1号、丰田6号等新优品种,并进一步加大乐玉1号、金冲1号、瓥玉13等耐密、超高产品种的示范、展示、推广力度。

  国家级示范片建设继续按照百亩核心攻关、千亩展示示范、万亩辐射带动的模式进行,即每个示范片要建设100亩以上的高产核心田,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建设1000亩以上的高产示范田,亩产达到900公斤以上;建设10000亩辐射带动田,亩产达到800公斤以上;示范片较上年增产5%以上,并辐射带动项目旗县区均衡增产。

  和林县县级万亩示范片产量指标为:旱作区550公斤以上,灌溉区750公斤以上。

  选择我市马铃薯播种面积占非常大的优势的武川县,落实国家级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2个,具体落实在上秃亥乡和哈乐镇,共计22200亩,涉及7个乡镇766个村3800户农户。

  另外,和林县自筹资金在黑老妖乡建立县级示范片1个,面积1万亩,涉及1个乡镇4个村585户农户。

  根据各项目旗县区真实的情况,主推高级别脱毒种薯克新1号、紫花白、费乌瑞它、康尼贝克等。

  武川县国家级万亩示范片产量指标分别为:喷灌圈种植达到亩产3500公斤、中棚双覆膜种植达到亩产3250公斤、水地亩产达到2750公斤、旱地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种植亩产达到1250公斤,示范片较上年增产10%以上,辐射带动全县马铃薯均衡增产。

  和林县县级万亩示范片产量指标为:水地2000公斤以上、旱地1500公斤以上。

  选择小麦种植基础好的旗县区,落实国家级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2个,共计2.11万亩,具体落实在土左旗塔布赛乡1个(涉及1个乡镇8个村987户农户)和武川县上秃亥乡、哈乐镇1个(涉及2个乡镇11个村487户农户)。

  土左旗选用高产品种内麦2号、永良4号,武川县选用高产耐旱品种百粒麦、内麦19、小红麦。

  武川县万亩辐射带动田单产达到200公斤,较当地前三年旱作小麦平均亩增产60公斤左右;土左旗万亩辐射带动田亩产达到400公斤,力争小面积单产突破450公斤;示范片较上年增产5%以上,辐射带动项目旗县区均衡增产。

  7月22日及9月17—19日,根据自治区农牧业厅内农牧种植发〔2010〕17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高产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自治区农牧业厅种植业管理处组织有关专家对呼和浩特市所有国家级高产创建项目进行了严格、细致的测产验收。专家组按照《内蒙古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认真审阅了内业档案,并对项目田进行了实地测产。根据结果得出:我市2010年高产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全市6个玉米创建点、2个马铃薯创建点平均亩产均超过目标产量,2个小麦创建点因灾未能达标(其中武川县旱作小麦创建点基本绝收,已失去测产意义)。

  玉米高产创建点中,土左旗兵州亥乡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66公斤,比非项目田增产146公斤,亩增收286.16元(按照1.96元/公斤计算,下同);土左旗把什乡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20公斤,比非项目田增产100公斤,亩增收196元;和林县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53.6公斤,比非项目田增产204.6公斤,亩增收401.02元/亩;托县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44.4公斤,比非项目田增产228.8公斤,亩增收448.45元;赛罕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35.7公斤,比非项目田增产278.7公斤,亩增收546.25元;清水河县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为553.8公斤,比非项目田增产173.5公斤,亩增收340.06元。全市6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共增加产量1.13万吨、实现增收2217.94万元。

  马铃薯高产创建点中,武川县上秃亥乡喷灌起垄种植模式平均亩产鲜薯3460公斤,中棚双覆膜种植模式平均亩产鲜薯3350公斤,滴灌种植模式平均亩产鲜薯3130公斤,管灌种植(水地)模式平均亩产鲜薯2920公斤,旱滩地平作种植模式平均亩产鲜薯1300公斤。而哈乐镇喷灌起垄种植模式平均亩产鲜薯3405公斤,中棚双覆膜种植模式平均亩产鲜薯3292公斤,旱滩地平作种植模式平均亩产鲜薯1300公斤。两个马铃薯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2346.75公斤,2.22万亩共计产鲜薯5.21万吨,折粮1.04万吨。

  土左旗小麦创建点在罕见的灾情影响下虽未达到创建目标,但仍然获得了平均亩产365.8公斤的成绩。

  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管理分级负责制。市农牧业局于4月2日专门召开会议部署了全市高产创建活动工作,制定并下发了全市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农牧业局副局长郑建中任组长、各项目旗县区农牧业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领导、决策、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落实、督促、检查等各项具体工作。

  2、严格考核制度,注重实效。市农牧业局及时制定并下发了考核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包干责任制,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与项目申报、资金分配及个人的提拔任用、职称评聘等紧密结合,加强管理,注重实效。

  3、认真督导,注重落实。要求各项目旗县区按照活动精神和当地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由各项目旗县区农牧业局负责人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技术方案,明确具体的实施目标、内容和措施,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创新性。市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各地,在督促、检查的同时,与创建活动第一线的干部和科学技术人员一同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

  4、多方协调,保障实施。在加强组织管理及技术服务的同时,我市及各项目旗县区积极与财政、科技、水利、环保、扶贫开发等各有关部门协调,筹措活动配套经费,并与其他支农惠农项目捆绑实施,整合各类资源向高产创建活动倾斜,充足表现项目、技术、资源的“三集成”,力求发挥项目叠加效应,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实施。据统计,全市共投入无偿补贴资金369.7万元、发放贷款600万元、补贴化肥978吨、补贴农药10.2吨、补贴种衣剂2.1吨。

  1、成立专家指导组,制订技术方案。由市农牧业局牵头,组建了由自治区及有关部门专家组成的高产创建活动专家指导组,负责制订活动的技术方案,并对各项目旗县区进行技术指导、培训、检查、督促、考核及测产验收。

  2、成立了技术服务组,解决田间技术问题。由市农技推广中心牵头,成立了专门的技术服务组,明确技术负责人,实行包干责任制。技术负责人负责所包片内农户的技术培养和训练、指导工作,要求做全程技术跟踪服务;在抓好百亩核心攻关田、千亩高产示范田建设的同时,把建设重点向万亩辐射带动田转移。各项目旗县区均按要求制订了技术方案,成立了相应的技术服务组,落实了技术负责人,实行包干负责制,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尤其对作物生长关键时期的农事措施、技术培养和训练指导,必须做到“四直接”,即“技术人员直接到村、技术培养和训练直接到户、技术指导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确保服务质量。

  3、狠抓园区建设,增加科技含量。加强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示范展示,促进农艺农机结合,为高产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品种和技术基础。以玉米为主的土左旗兵州亥园区、和林县公园区、托县新营子园区、赛罕区太平庄园区,依托地区特点共引进、试验、展示了高产新优品种110多个、进行技术试验80项次,重点引进、试验、展示了乐玉1号、金冲1号、瓥玉13等耐密、超高产品种,并提炼、集成了相应配套栽培技术以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以马铃薯为主的武川县哈乐镇马铃薯园区、哈乐镇中棚园区、和林县良种场,共引进、试验、展示了93个马铃薯新优品种及单项栽培技术18项。特别是武川县哈乐镇马铃薯园区,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办投入64万元,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具体实施,从区内外多地集中引进、试验、展示了新、优、特、专品种及育种材料127个,突出体现了品种特性对大幅增产、改善品质的及其重要的作用;示范展示了水地高垄大小行技术、生长中心动态促控转移技术等12项高产栽培技术,突出展示示范了适度增密技术(水地达到3500~4000株/亩、旱地2500~3000株/亩),添补了我市马铃薯新特品种引进、展示的空白,并逐步向更高层次发展。

  4、技术推广以点促面,做到纲举目张。以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四大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充分结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新优品种及其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进程。(玉米四大核心技术为测土配肥、叶龄管理、氮肥后移、新优品种,马铃薯四大核心技术为测土配肥、膜下滴灌、播前处理、高级别脱毒种薯)。

  1测土配肥:完全满足单户、小面积测配要求,对所有供肥地块做到“年年重新测、年年新配方”,充足表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理念;并为同一地块历年数据建立数据档案,为农产品环境监视测定、土壤肥力变化等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叶龄管理:以直观的玉米叶片数目作为施肥最佳时机指标,实现肥料施用效益最大化,达到“省肥、省力、增产、增收”目标。3氮肥后移:专对于我市奶业发展对青贮饲料的要求、体现“为养而种、种养结合”思路而整合、实施的技术措施,即通过氮肥施用期后移结合提前收获,显著提升茎叶中氮素含量进而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及适口性。4膜下滴灌:对于山、寒、旱等雨养农业区,该技术措施不但能确保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实现高产稳产,还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7倍以上,而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易掌握的特点,极具推广普及价值。5播前处理:通过对种薯暖芽、催芽、练芽、蹲芽的播前处理,可使出苗期提前十天以上,为秋天干物质积累争取了宝贵时间(据测定,秋天马铃薯每天的干物质积累量可高达100公斤/亩,对最终产量影响很大),同时为生长中心动态促控转移等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5、强化科技培训,提高科技覆盖率、到位率。市、县、乡村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充分的利用农闲时间、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及成熟测产时期,按照“办小班为主、讲实用技术为主、以培训农民和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的方式,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技术培养和训练与指导,举办了现场观摩及技术交流会,力求扩大配套技术推广范围,提高科技覆盖率、到位率。据统计,全市共印发各种技术资料13.3万份,举办各类培训班236期次,培训农民7.27万人次,制作、树立了醒目、统一的标牌36块。

  春播一结束,各项目旗县区就积极安排了高产创建示范片标牌的制作和树立工作,使农民从出苗到收获都能亲眼目睹新优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强大增产增收能力,亲身感受与传统种植方式的巨大区别,进一步强化示范、展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各项目旗县区充分的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村务公开栏、墙体广告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政策宣传,并采取集中办班、入户咨询、宣传车宣传、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技术指导和培训,使创建活动实际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整合多方资源,合力扶持创新。为了确认和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全市从资金、项目、技术、资源和社会力量等五个方面加强了整合。1整合资金:市里及各项目旗县区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多方面筹措资金,安排和协调了一定的专项工作经费,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2整合项目:积极协调财政、科技、水利、环保、扶贫开发等部门,充分的利用国家政策,集中将各项支农惠农项目向高产创建活动倾斜融合;3整合技术:集中各方面资源,促进良种推广、水肥管理、病虫防控、耕作管理、农机推广等的一体化管理,提高科技覆盖率、到位率;4整合资源:整合协调科教、财务、农技推广、农机、植保、土肥等各方面力量,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活动进程;5整合全社会力量:与相关企业合作,结合土地流转,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向大规模、高效益、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2、提倡“小园区建设”,注重创建实效。为了更好地将高产创建活动深入到农户心中、将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普及到田间地头,从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提倡和推广和林县创新性“小农户科技示范园”先进经验,将科技示范直接放到了每个农户的家门口,真正解决了困扰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针对今年异常气候情况,我市上下齐动、多部门配合,进行了一场抗灾保丰收的战役。在灾情显现之时,市农牧业局就积极抽调28名技术骨干分赴各旗县区进行专项技术服务,及时充实抗灾第一线的技术力量;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努力、合理调配,从人员安排部署、农技措施支持、机井修复配套、农用电力保障等多方面进行了统筹调度;各旗县区也积极组织示范片乡村干部及时进行电路、机泵、渠系的配套维修,科学技术人员则依据气象条件和作物生长情况加强了相应的技术指导工作。

  1、具体事项的管理不够精细。各种档案资料不能及时归档,存在秋后突击现象;个别旗县区具体事项管理不够精细,重视布置任务不重视监督检查。

  2、技术到位率需逐步加强。把技术重点由“百亩攻关田”“千亩展示田”的建设转移到“万亩辐射田”的建设上来。

  3、经费到位不及时。创建经费存在秋后拨付现象,旗县区垫付不起,影响了高产创建具体操作的实施效果。

  5、农技推广队伍素质建设仍需努力。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均存在技术人员低学历人数偏多的现象,需要在搞好高产创建活动的同时,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和农技服务网络建设,为我市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储备技术力量。

  1、进一步加强管理。注重对各项目旗县区具体事项落实情况及包片人员技术服务情况的监督检查,将责任制落到实处,充足表现多劳多得、责权利结合。

  2、以核心技术推广为抓手,加快配套技术应用普及进程。在抓好玉米马铃薯“以四大核心技术带动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普及”的同时,针对性地加强旱作作物中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易掌握”特点的膜下滴灌、中棚双覆膜技术等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3、加强技术力量储备工作。以高产创建活动为依托,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及农技服务网络建设,实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态势。

  4、大力推广“小园区”建设先进经验。与“大园区”相互配合,真正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00001

  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举报电线网上举报:emsp;网站技术维护传真电线接诉即办(投诉热线

  现将《呼和浩特市2010年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全年工作总结》报上,请审阅。

  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是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和具体措施。根据自治区农牧业厅内农牧种植发【2010】116号文件《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粮油糖作物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农牧业工作的相关指导精神,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和科技推广的需要,今年将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作为全市农牧业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强化服务、精心实施,在全市六个主体农业旗县区全面展开。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今年,我市共落实国家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0个,其中玉米6个、马铃薯2个、小麦2个;并增加县级示范片3个,其中玉米2个、马铃薯1个。每个示范片都落实了6名以上的技术指导员,并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切实做到“三个100%”(即100%实现良种覆盖、100%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0%病虫专业化防治)和“五统一”(即统一整地播种、统一水肥管理、统一技术培养和训练、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具体落实情况如下:

  在全市选择具有玉米发展优势的五个农业旗县区,落实国家级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6个,每个1万亩,共计6万亩。具体落实在:土左旗2个(兵州亥和把什区域服务中心各1个)、和林县1个(城关镇)、托县1个(五申镇金河农业公司、顺字企业及周边村镇)、赛罕区1个(黄合少镇、西把栅乡)、清水河县1个(宏河镇),共涉及8个乡镇18个村5170户农户和3个农场。

  另外,和林县自筹资金在盛乐镇建立县级示范片2个,每个1万亩,共计2万亩,涉及1个乡镇4个村837户农户。

  根据各项目旗县区真实的情况,主推品种为:内单205、内单314、吉单261、九园1号、丰田6号等新优品种,并进一步加大乐玉1号、金冲1号、瓥玉13等耐密、超高产品种的示范、展示、推广力度。

  国家级示范片建设继续按照百亩核心攻关、千亩展示示范、万亩辐射带动的模式进行,即每个示范片要建设100亩以上的高产核心田,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建设1000亩以上的高产示范田,亩产达到900公斤以上;建设10000亩辐射带动田,亩产达到800公斤以上;示范片较上年增产5%以上,并辐射带动项目旗县区均衡增产。

  和林县县级万亩示范片产量指标为:旱作区550公斤以上,灌溉区750公斤以上。

  选择我市马铃薯播种面积占非常大的优势的武川县,落实国家级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2个,具体落实在上秃亥乡和哈乐镇,共计22200亩,涉及7个乡镇766个村3800户农户。

  另外,和林县自筹资金在黑老妖乡建立县级示范片1个,面积1万亩,涉及1个乡镇4个村585户农户。

  根据各项目旗县区真实的情况,主推高级别脱毒种薯克新1号、紫花白、费乌瑞它、康尼贝克等。

  武川县国家级万亩示范片产量指标分别为:喷灌圈种植达到亩产3500公斤、中棚双覆膜种植达到亩产3250公斤、水地亩产达到2750公斤、旱地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种植亩产达到1250公斤,示范片较上年增产10%以上,辐射带动全县马铃薯均衡增产。

  和林县县级万亩示范片产量指标为:水地2000公斤以上、旱地1500公斤以上。

  选择小麦种植基础好的旗县区,落实国家级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2个,共计2.11万亩,具体落实在土左旗塔布赛乡1个(涉及1个乡镇8个村987户农户)和武川县上秃亥乡、哈乐镇1个(涉及2个乡镇11个村487户农户)。

  土左旗选用高产品种内麦2号、永良4号,武川县选用高产耐旱品种百粒麦、内麦19、小红麦。

  武川县万亩辐射带动田单产达到200公斤,较当地前三年旱作小麦平均亩增产60公斤左右;土左旗万亩辐射带动田亩产达到400公斤,力争小面积单产突破450公斤;示范片较上年增产5%以上,辐射带动项目旗县区均衡增产。

  7月22日及9月17—19日,根据自治区农牧业厅内农牧种植发〔2010〕17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高产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自治区农牧业厅种植业管理处组织有关专家对呼和浩特市所有国家级高产创建项目进行了严格、细致的测产验收。专家组按照《内蒙古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认真审阅了内业档案,并对项目田进行了实地测产。根据结果得出:我市2010年高产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全市6个玉米创建点、2个马铃薯创建点平均亩产均超过目标产量,2个小麦创建点因灾未能达标(其中武川县旱作小麦创建点基本绝收,已失去测产意义)。

  玉米高产创建点中,土左旗兵州亥乡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66公斤,比非项目田增产146公斤,亩增收286.16元(按照1.96元/公斤计算,下同);土左旗把什乡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20公斤,比非项目田增产100公斤,亩增收196元;和林县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53.6公斤,比非项目田增产204.6公斤,亩增收401.02元/亩;托县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44.4公斤,比非项目田增产228.8公斤,亩增收448.45元;赛罕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35.7公斤,比非项目田增产278.7公斤,亩增收546.25元;清水河县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为553.8公斤,比非项目田增产173.5公斤,亩增收340.06元。全市6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共增加产量1.13万吨、实现增收2217.94万元。

  马铃薯高产创建点中,武川县上秃亥乡喷灌起垄种植模式平均亩产鲜薯3460公斤,中棚双覆膜种植模式平均亩产鲜薯3350公斤,滴灌种植模式平均亩产鲜薯3130公斤,管灌种植(水地)模式平均亩产鲜薯2920公斤,旱滩地平作种植模式平均亩产鲜薯1300公斤。而哈乐镇喷灌起垄种植模式平均亩产鲜薯3405公斤,中棚双覆膜种植模式平均亩产鲜薯3292公斤,旱滩地平作种植模式平均亩产鲜薯1300公斤。两个马铃薯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2346.75公斤,2.22万亩共计产鲜薯5.21万吨,折粮1.04万吨。

  土左旗小麦创建点在罕见的灾情影响下虽未达到创建目标,但仍然获得了平均亩产365.8公斤的成绩。

  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管理分级负责制。市农牧业局于4月2日专门召开会议部署了全市高产创建活动工作,制定并下发了全市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农牧业局副局长郑建中任组长、各项目旗县区农牧业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领导、决策、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落实、督促、检查等各项具体工作。

  2、严格考核制度,注重实效。市农牧业局及时制定并下发了考核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包干责任制,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与项目申报、资金分配及个人的提拔任用、职称评聘等紧密结合,加强管理,注重实效。

  3、认真督导,注重落实。要求各项目旗县区按照活动精神和当地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由各项目旗县区农牧业局负责人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技术方案,明确具体的实施目标、内容和措施,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创新性。市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各地,在督促、检查的同时,与创建活动第一线的干部和科学技术人员一同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

  4、多方协调,保障实施。在加强组织管理及技术服务的同时,我市及各项目旗县区积极与财政、科技、水利、环保、扶贫开发等各有关部门协调,筹措活动配套经费,并与其他支农惠农项目捆绑实施,整合各类资源向高产创建活动倾斜,充足表现项目、技术、资源的“三集成”,力求发挥项目叠加效应,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实施。据统计,全市共投入无偿补贴资金369.7万元、发放贷款600万元、补贴化肥978吨、补贴农药10.2吨、补贴种衣剂2.1吨。

  1、成立专家指导组,制订技术方案。由市农牧业局牵头,组建了由自治区及有关部门专家组成的高产创建活动专家指导组,负责制订活动的技术方案,并对各项目旗县区进行技术指导、培训、检查、督促、考核及测产验收。

  2、成立了技术服务组,解决田间技术问题。由市农技推广中心牵头,成立了专门的技术服务组,明确技术负责人,实行包干责任制。技术负责人负责所包片内农户的技术培养和训练、指导工作,要求做全程技术跟踪服务;在抓好百亩核心攻关田、千亩高产示范田建设的同时,把建设重点向万亩辐射带动田转移。各项目旗县区均按要求制订了技术方案,成立了相应的技术服务组,落实了技术负责人,实行包干负责制,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尤其对作物生长关键时期的农事措施、技术培养和训练指导,必须做到“四直接”,即“技术人员直接到村、技术培养和训练直接到户、技术指导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确保服务质量。

  3、狠抓园区建设,增加科技含量。加强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示范展示,促进农艺农机结合,为高产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品种和技术基础。以玉米为主的土左旗兵州亥园区、和林县公园区、托县新营子园区、赛罕区太平庄园区,依托地区特点共引进、试验、展示了高产新优品种110多个、进行技术试验80项次,重点引进、试验、展示了乐玉1号、金冲1号、瓥玉13等耐密、超高产品种,并提炼、集成了相应配套栽培技术以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以马铃薯为主的武川县哈乐镇马铃薯园区、哈乐镇中棚园区、和林县良种场,共引进、试验、展示了93个马铃薯新优品种及单项栽培技术18项。特别是武川县哈乐镇马铃薯园区,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办投入64万元,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具体实施,从区内外多地集中引进、试验、展示了新、优、特、专品种及育种材料127个,突出体现了品种特性对大幅增产、改善品质的及其重要的作用;示范展示了水地高垄大小行技术、生长中心动态促控转移技术等12项高产栽培技术,突出展示示范了适度增密技术(水地达到3500~4000株/亩、旱地2500~3000株/亩),添补了我市马铃薯新特品种引进、展示的空白,并逐步向更高层次发展。

  4、技术推广以点促面,做到纲举目张。以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四大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充分结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新优品种及其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进程。(玉米四大核心技术为测土配肥、叶龄管理、氮肥后移、新优品种,马铃薯四大核心技术为测土配肥、膜下滴灌、播前处理、高级别脱毒种薯)。

  1测土配肥:完全满足单户、小面积测配要求,对所有供肥地块做到“年年重新测、年年新配方”,充足表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理念;并为同一地块历年数据建立数据档案,为农产品环境监视测定、土壤肥力变化等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叶龄管理:以直观的玉米叶片数目作为施肥最佳时机指标,实现肥料施用效益最大化,达到“省肥、省力、增产、增收”目标。3氮肥后移:专对于我市奶业发展对青贮饲料的要求、体现“为养而种、种养结合”思路而整合、实施的技术措施,即通过氮肥施用期后移结合提前收获,显著提升茎叶中氮素含量进而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及适口性。4膜下滴灌:对于山、寒、旱等雨养农业区,该技术措施不但能确保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实现高产稳产,还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7倍以上,而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易掌握的特点,极具推广普及价值。5播前处理:通过对种薯暖芽、催芽、练芽、蹲芽的播前处理,可使出苗期提前十天以上,为秋天干物质积累争取了宝贵时间(据测定,秋天马铃薯每天的干物质积累量可高达100公斤/亩,对最终产量影响很大),同时为生长中心动态促控转移等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5、强化科技培训,提高科技覆盖率、到位率。市、县、乡村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充分的利用农闲时间、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及成熟测产时期,按照“办小班为主、讲实用技术为主、以培训农民和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的方式,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技术培养和训练与指导,举办了现场观摩及技术交流会,力求扩大配套技术推广范围,提高科技覆盖率、到位率。据统计,全市共印发各种技术资料13.3万份,举办各类培训班236期次,培训农民7.27万人次,制作、树立了醒目、统一的标牌36块。

  春播一结束,各项目旗县区就积极安排了高产创建示范片标牌的制作和树立工作,使农民从出苗到收获都能亲眼目睹新优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强大增产增收能力,亲身感受与传统种植方式的巨大区别,进一步强化示范、展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各项目旗县区充分的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村务公开栏、墙体广告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政策宣传,并采取集中办班、入户咨询、宣传车宣传、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技术指导和培训,使创建活动实际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整合多方资源,合力扶持创新。为了确认和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全市从资金、项目、技术、资源和社会力量等五个方面加强了整合。1整合资金:市里及各项目旗县区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多方面筹措资金,安排和协调了一定的专项工作经费,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2整合项目:积极协调财政、科技、水利、环保、扶贫开发等部门,充分的利用国家政策,集中将各项支农惠农项目向高产创建活动倾斜融合;3整合技术:集中各方面资源,促进良种推广、水肥管理、病虫防控、耕作管理、农机推广等的一体化管理,提高科技覆盖率、到位率;4整合资源:整合协调科教、财务、农技推广、农机、植保、土肥等各方面力量,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活动进程;5整合全社会力量:与相关企业合作,结合土地流转,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向大规模、高效益、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2、提倡“小园区建设”,注重创建实效。为了更好地将高产创建活动深入到农户心中、将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普及到田间地头,从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提倡和推广和林县创新性“小农户科技示范园”先进经验,将科技示范直接放到了每个农户的家门口,真正解决了困扰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针对今年异常气候情况,我市上下齐动、多部门配合,进行了一场抗灾保丰收的战役。在灾情显现之时,市农牧业局就积极抽调28名技术骨干分赴各旗县区进行专项技术服务,及时充实抗灾第一线的技术力量;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努力、合理调配,从人员安排部署、农技措施支持、机井修复配套、农用电力保障等多方面进行了统筹调度;各旗县区也积极组织示范片乡村干部及时进行电路、机泵、渠系的配套维修,科学技术人员则依据气象条件和作物生长情况加强了相应的技术指导工作。

  1、具体事项的管理不够精细。各种档案资料不能及时归档,存在秋后突击现象;个别旗县区具体事项管理不够精细,重视布置任务不重视监督检查。

  2、技术到位率需逐步加强。把技术重点由“百亩攻关田”“千亩展示田”的建设转移到“万亩辐射田”的建设上来。

  3、经费到位不及时。创建经费存在秋后拨付现象,旗县区垫付不起,影响了高产创建具体操作的实施效果。

  5、农技推广队伍素质建设仍需努力。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均存在技术人员低学历人数偏多的现象,需要在搞好高产创建活动的同时,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和农技服务网络建设,为我市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储备技术力量。

  1、进一步加强管理。注重对各项目旗县区具体事项落实情况及包片人员技术服务情况的监督检查,将责任制落到实处,充足表现多劳多得、责权利结合。

  2、以核心技术推广为抓手,加快配套技术应用普及进程。在抓好玉米马铃薯“以四大核心技术带动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普及”的同时,针对性地加强旱作作物中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易掌握”特点的膜下滴灌、中棚双覆膜技术等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3、加强技术力量储备工作。以高产创建活动为依托,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及农技服务网络建设,实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态势。

  4、大力推广“小园区”建设先进经验。与“大园区”相互配合,真正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leyu体育在线ios网址,专营 leyu体育在线 leyu体育网址 leyu体育ios 等业务,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联系电话:400-085-8689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leyu体育在线ios网址 网站地图 XML

本站关键字: leyu体育在线 leyu体育ios leyu体育网址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